一秒通1MT.CN一秒通1MT.CN

理财、金融、保险、贷款、虚拟货币
等知识简单易懂一秒就通!

蚂蚁集团对手“连连数字”拟赴港IPO!金融业务会是烫手山芋吗?

  近日港股市场有消息称,连连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连连数字”)正考虑在香港进行上市前融资,融资规模大概15亿元人民币,并计划最快明年在香港IPO上市。   同样发轫于杭州,连连数字被视为蚂蚁集团的竞争对手之一。早年间,受益于金融全牌照优势和国际贸易业务的兴盛,连连数字成功跻身我国金融科技领域第一梯队。   也几乎是与蚂蚁集团同期,连连数字在2020年12月开启冲刺科创板IPO之路,但一年多过去,IPO至今仍无任何进展,最新的进度还停留在2021年7月的第三期辅导。   针对港股IPO一事,连连数字其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阶段不方便就相关事件作出回应。   连连数字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第三支付公司,与微信、支付宝争夺个人支付市场不同,连连数字定位为To B市场,专注服务企业客户的支付需求,主营业务包括支付、清算。   其中,支付业务分为国内支付、跨境支付以及海外支付,国内支付包含互联网支付、移动手机支付。服务对象包括贸易、电商、零售、商旅、物流、教育、地产、制造等多个行业。   目前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60余张支付牌照及相关资质,旗下平台支持超50家跨境电商平台约120个站点的跨境收款功能,服务延伸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服务超120万跨境电商店铺。   值得注意的是,除支付、清算及信用卡业务外,连连数字还有一块业务略显隐蔽,那就是金融业务。   金融业务最早开始于2019年6月。彼时,连连数字依托自身跨境支付业务联合金融机构,试水为国内跨境中小卖家提供撮合贷款服务。同年8月,网易出售网络小贷牌照,接盘方正是连连数字。在当时,此举被业内认为补足了连连数字在金融产业链条上的一块空白。   拿到牌照后,连连金融分别布局了供应链金融、普惠金融和消费金融三个版块。其中,消费金融主要产品为连连分期,主打与电商平台、教育机构、租房平台、等诸多合作方推出免息分期服务。   但是,在金融业务上,连连支付也踩坑不少,公司也曾一度陷入舆论漩涡。近几年来,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多条裁判文书均与连连数字旗下连连支付有关,比如为善林金融、e租宝下游渠道公司等十多家非法平台提供过支付通道。   对此,连连数字方面表示,作为受监管的持牌第三方支付机构,2019年,监管部门正式发布有关规定,整治网贷行业乱象。秉承合规先行的经营理念,连连数字旗下企业严格按照监管的指引和要求,在业内率先启动了清退相关商户的工作,是业内最早完成P2P和现金贷商户清退工作的支付机构。   过去,无论是连连数字还是连连支付都受到了资本的青睐。   天眼查信息显示,连连数字仅在2018年就累计完成近50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红杉资本、光大集团、金浦投资等。连连支付累计金额远超过30亿元,投资方包括赛伯乐投资、北极光创投、淡马锡、红杉资本中国、博裕资本、中国光大集团等。   今年以来,国际贸易在逐渐恢复,特别是东南亚等地表现得更加突出,国内针对跨境支付的利好政策也被频繁释放,正是上市和融资的好时机。   从连连数字自身来讲,从牌照和产品的齐全程度以及股东方、投资方背景来看,优势也都相对比较明显,看准机会上市也是应有之意。   但目前,由于整个支付行业外部环境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且跨境支付依赖的跨境电商行业也存在不确定性,因此连连数字在后续展业过程中仍面临多个难题,上市之路也兼具挑战。   有关人士表示,第三方支付行业目前处于深度洗牌期,一方面,大型支付机构借助巨大的流量及用户优势拔得头筹;另一方面,中小支付机构因转型不及时、业务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原因或主动注销,或寻求卖身。   从细分市场来看,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运行平稳,市场交易量稳步增长,而互联网支付市场则取得了较快增长。产业支付、跨境支付、数字人民币支付等细分赛道方兴未艾,在跨境领域、产业领域的商业价值持续凸显。   当前,互联网巨头有其场景优势与流量优势,第三方支付行业未来竞争也会不断加剧,这是连连数字要面对的挑战。根据监管动向判断,信息安全、隐私保护已成未来的重点监管方向,连连数字也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针对合规形势为合作机构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作为上市较早的支付公司,拉卡拉是在剥离了全部的小贷、理财、保理业务之后才上市的。而且直到上市之后,拉卡拉还接到深交所的问询函,问询拉卡拉是否与之前剥离的贷款业务还有关联。   现在,连连数字面临与拉卡拉同样的问题。在上市前,需要剥离所有的金融业务。其实不仅仅是连连数字,所有准备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支付公司都面临这样的选择:要金融还是要金融科技?   毫无疑问,要想上市,就只能要金融科技。近几年,在跨境支付领域,以支付为核心衍生出的金融科技服务需求呈现井喷态势,行业规模巨大。有跨境支付结算资质的支付企业,纷纷将跨境支付作为核心方向。   对连连支付等一众第三方支付公司而言,建立在金融科技基础上的“支付+”创新业务,市场规模更大,更具有想象空间,要金融还是要金融科技这个选择题,看起来并不难做选择。   但以怎样的方式剥离小贷、保理板块?剥离之后的金融业务是否只走与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合作的纯助贷模式?这些仍然值得关注。毕竟,跨境电商支付领域规模巨大,中小卖家的金融服务需求是实实在在的存在,谁会轻易地放弃这块肥肉呢?   声明:易昇证券任何文章之观点,皆为学习交流探讨用,非投资建议。
关键词:
相关推荐
本文地址: http://www.1mt.cn/468265
文章来源: admin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分享到: 更多
蚂蚁集团对手“连连数字”拟赴港IPO!金融业务会是烫手山芋吗?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猜你喜欢

一秒通1MT.CN | 理财、金融、保险、贷款、虚拟货币 等知识简单易懂一秒就通!

联系站长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