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通1MT.CN一秒通1MT.CN

理财、金融、保险、贷款、虚拟货币
等知识简单易懂一秒就通!

人民币兑换摩尔多瓦(人民币兑换摩尔多瓦币)

上一篇文章讲了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以及中亚五国,本篇则讲述了其他加盟国的发展情况。

一、同源近亲

白俄罗斯,一看名字就知道她与俄罗斯有着某种联系,事实上她两在历史中确有渊源。“罗斯”一词源自古诺斯语的“Ruotsi”,意为划浆手,原指维京人支系的北欧瓦良格人,在七、八世纪左右瓦良格人以武力征服了东斯拉夫人,因此这一带地区的人称为罗斯人,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不同称呼与后来的蒙古人入侵有关。公元12世纪中叶,蒙古人入侵东斯拉夫,东斯拉夫大部分土地沦陷,唯有白俄罗斯人抵挡住蒙古人的入侵,因此未被侵染的他们自豪地称为"白俄罗斯"(“独立的,自由的,不被鞑靼蒙古所桎梏的”之意),听起来似乎比更大的俄罗斯还要"纯",随着蒙古势力的消亡,莫斯科公国的崛起,俄罗斯开启了扩张之路,18世纪末白俄罗斯被并入俄罗斯帝国,这是历史上两者的第一次合并。大家虽都叫罗斯,血缘相近,但是却有不同的文化,白俄罗斯在文化上受基普罗斯和波罗的海影响而形成独特的白俄罗斯文化,可是在俄罗斯帝国统治时期,沙俄强推的俄罗斯化摧毁了该地区的文化,因此在19世纪成为白俄罗斯民族意识觉醒和更加自信的时代。战争为新秩序的建立提供了契机,与波罗的海三国一样,白俄罗斯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德国短暂占领,在德国扶持下白俄罗斯人民共和国建立,一战后获得独立,然而自由的气息还未呼吸几口,便在1919年1月5日被苏联红军入侵推翻,白俄罗斯再次与俄罗斯合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得该地将一战的历史重演了一遍,首先德国一开始攻占了这里,后来苏联的反攻使得白俄罗斯再次回归俄国的管制之下,就这样在20世纪中叶前白俄罗斯被俄国、德国(中间还有波兰)给轮流侵犯。二战中白俄罗斯经济遭受重创,战后白俄罗斯的工业得到恢复并成为了苏联西部的主要制造业中心创造工作机会,吸引大量俄罗斯人前来就业。80年代末苏联经济停滞不前,白俄罗斯人均GDP在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不超过1900美元,但经济因素并不是该国的主要原因,政治更迭也影响白俄罗斯的历史走向。1991年苏联保守派发动的八一九政变被挫败,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尼古拉·伊万诺维奇·德门蒂耶夫因支持苏联政变方而被罢免,1991年8月25日,舒什克维奇当选白俄罗斯最高苏维埃主席(值得一提的是暗杀肯尼迪的凶手李·哈维·奥斯瓦尔德曾是他的俄语学生)。舒什克维奇上台以后致力于对白俄罗斯民主化和经济改革,12月8日舒什克维奇与俄罗斯领导人鲍里斯·叶利钦在比亚沃维耶扎森林中会晤并作出共识,正式解散苏联,以松散形式的独立国家联合体取而代之。执政期间舒什克维奇支持无核化政策,支持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制政策,在外交上疏远独联体国家,这导致他面临着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一样的困局,即改革政策被最高苏维埃敌视(苏维埃在苏联解体初期曾短暂的承担一些加盟国的议会职能)。总理维亚切斯拉夫·克比奇为首的国会议员阻挠改革的推行,使得白俄罗斯陷入通货膨胀中,人均GDP从独立后就以超过5%的速度不断下滑,经济危机导致政权的统治被弱化。国家的危机使得白俄罗斯的"普京"出现了,1993年7月卢卡申科被选为最高苏维埃反贪污临时委员会主席,同年年末他弹劾70名高官贪污腐败,其中包括最高苏维埃主席舒什克维奇和总理克比奇,不管是改革派的国家最高领导人还是保守派的政府首脑都被他一顿怼,这为卢卡申科赢得了超高的声望。1994年3月白俄罗斯通过新宪法实行总统制,在第一轮投票中,卢卡申科得票率45%、克比奇得票17%、波兹尼亚克得票13%、舒什克维奇得票13%,由于均未达到宪法要求票数,于是展开第二轮选举,卢卡申科以80.6%的得票率成功当选总统于7月就职,任期5年。卢卡申科执政初期的经济政策方针是防止步其他前苏联国家的后尘,比如避免寡头政治结构的建立以及大规模的失业状况,但也未使白俄罗斯的经济摆脱困境,在90年代中除了1998年出现人均GDP8%的涨幅外,其他时间均处于下滑趋势,特别是在1999年和2000年一度下滑了20%和14%,为了挽救危机,2002年3月卢卡申科总统提出“白俄罗斯发展模式”,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和可调控的面向社会的市场经济体系,经过一系列经济调整后,白俄罗斯经济在进入21世纪后和金融危机爆发以前的这段时间里,人均GDP以20%或30%速度增长,全国失业率维持在百分之二以下的水平,许多人得以脱离贫穷。卢卡申科上台时间虽然与普京有所不同,但两者都在执政初期对各自国家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同时在总统权力上的发展也有"共识",1996年总统任期五年被改为七年任期一次,2004年废除总统连任的限制,使得卢卡申科可以长期"服务国家"。卢卡申科执政期间大部分倾向于与俄为友,1997年白俄罗斯与俄罗斯结为俄白联盟,致力于两国经济政治的融合,其特殊的政治体制和外交政策导致其与西方关系不佳,所以欧盟拒绝了白俄罗斯的加入。两俄看似融洽,但并不意味着卢卡申科的一切都要跟着普京的步伐,2014年没有边界的”俄罗斯介入乌克兰局势后,白俄罗斯出乎意料地公开支持乌克兰,并指责顿巴斯全民公投以及在乌克兰建立联邦的构想,当然这其实很好理解,卢卡申科作为乌克兰族裔(其祖父为乌克兰人)自然对祖籍地有特殊情感,因此并未有过多的动作,但可以肯定的是普京一定不会对卢卡申科的言论感到开心。2020年冠状病毒肆虐全球,巨大的危机考验各国应对能力,面对疫情,卢卡申科展现出"卧龙凤雏"般的智慧,其声明说对这种病毒的担忧就是一种“疯子跟精神病”的表现,并解释蒸桑拿、多喝伏特加可以防止人们染上新冠病毒,2020年3月卢卡申科指出:“我本人并不酗酒,不过我希望人民不仅用伏特加洗手, 而且用伏特加毒死新冠病毒。”截止到2020年5月, 白俄罗斯有将近15000人检测出阳性,创造出东欧人均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的成绩。所谓患难见真情,在危险之中帮你一把的是真兄弟,但国际社会并不单纯,这一年执政了26年的卢卡申科企图继续参与该国第六次总统选举,在这不平凡的一年进行选举注定这次选举也不平凡,选举前夕的五月份,开始有小规模的人群聚集游行,而西方与俄罗斯也被卷入到这次政治旋涡中,首先是在6月份中卢卡申科指控部分批评他的人是俄罗斯控制的傀儡,7月份卢卡申科先是谴责西方的媒体,后又于7月29日在本国逮捕33名来自俄罗斯瓦格纳集团”的佣兵并指他们“在总统大选前策划恐怖活动”,卢卡申科一系列神操作令人晕头转向。八月份总统选举当月,在这"一小撮"反对声中,卢卡申科以80.23%的高票再次连任总统,与白俄关系不佳的西方各国自然不承认选举结果,但前些日子不断被卢卡申科谴责的普京却"患难见真情"般地高调支持卢卡申科,卢卡申科也在随后强调两国关系的"友好"。

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国发展变化(中)

卢卡申科与其儿子

二、邻里互掐

(一)最后的苏维埃

摩尔多瓦,相信很多人都未曾听说过这一国家,2016年的美国科幻电影《幽冥》剧情就设置在则为摩尔多瓦一次战争之中,如此生僻的名字使许多观影人以为这个国家是虚构的,但现实之中摩尔多瓦不仅真实存在,而且也和电影中一样,政府军和叛军的背后为西方与俄国的博弈。历史上摩尔多瓦曾为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后沦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国,随着俄土战争俄国的胜利,摩尔多瓦大部分领土被沙俄吞并。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的混乱局势给了摩尔多瓦的独立提供契机,摩尔达维亚民主共和国成立,但德涅斯特河沿岸地区则继续留在乌克兰,并在不久与乌克兰一并加入苏联。1918年摩尔达维亚并入罗马尼亚(两国为同一民族),二战中作为轴心国的罗马尼亚,在其战败后将摩尔多瓦地区割让给苏联,组建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苏联的第15个加盟共和国,摩尔多瓦再一次被俄国吞并。加入苏联后,之前曾属于摩尔达维亚但位于乌克兰的德涅斯特河东岸与北比萨拉比亚合并,成立了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该地区结构单一,农业酿酒业等产业为主,且位于内陆,所以经济状况并未有多大起色,但德涅斯特河的情况则不大一样。由于18世纪时俄国已经对德涅斯特河进行殖民开发,在苏联时期这里的原住民(罗马尼亚民族)被大量迁徙,而俄罗斯人则大量迁入,使得这一地区民族分布发生变化,因此作为拥有大量俄罗斯人的地区,自然相对于摩尔多瓦其他地区得到更多的关注,德涅斯特是苏联航天事业的发祥地,为苏联在西南部航天事业提供电力等基础供应,被誉为“苏联航空的牛奶”。在前苏联时代,德涅斯特河东岸地区是摩尔达维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工业中心,贡献了摩尔达维亚GDP总值的40%和发电量的90%。其地区早期以从事园艺业为主,是苏联葡萄酒的主要产地,后大力发展轻工业。值得一提的是:摩尔达维亚虽然在前苏联仅占有前苏联的不到0.2%的领土面积,但是摩尔达维亚的农业输出几乎占苏联的2.5%(其中酒类输出占40%左右)。在电力奇缺的苏联时代,该地区更是为整个苏联提供了大量的电力供应,使得苏联航空等各项科技研究、武器制造顺利开展。由此可见,这一地区对俄罗斯是如此重要,为了防止这一区域并入罗马尼亚,苏联武装力量第14军自1956年以来一直在此驻防,直至苏联解体,德涅斯特特殊的情况也为摩尔多瓦后来的不太平埋下了伏笔。1989年罗马尼亚的"伟大思想家"齐奥塞斯库正在接受人民对他的回应,同一时期与罗马尼亚同源的摩尔多瓦人在首府基希讷乌宣布把摩尔多瓦语(罗马尼亚语)定为官方语言,并开始着手与罗马尼亚合并。面对这一情况,俄罗斯人自然不会答应,1990年9月2日德涅斯特河沿岸最高苏维埃宣布自摩尔多瓦独立,成立直属于苏联内的苏联加盟共和国,1991年5月摩尔多瓦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宣布改名摩尔多瓦共和国,并于8月宣布从苏联独立建立今天的摩尔多瓦,独立后的摩尔多瓦致力于解决德涅斯特河沿岸问题,但被俄罗斯接管的前苏联近卫第14集团军一直驻扎在德涅斯特河地区,因此内战一触即发。1992年摩尔多瓦获得了本国的军事指挥权,双方的武装冲突升级,摩尔多瓦加入联合国之后战争全面爆发,内战中摩尔多瓦政府军猛攻争议地区,德涅斯特河沿岸则在俄军的协助下守住了防线,白天战斗时双方激烈攻击,下夜班后双方士兵则在酒馆内拼酒,这一现象也成为这场内战的一大"奇观"。1992年7月摩尔多瓦与俄罗斯签订和平解决冲突原则协议,接受俄罗斯罗马尼亚乌克兰等国组成的和平调解使团进行停火监督,根据停火协议,该地区依然有一支名为"维和部队"的俄军驻扎,因此摩尔多瓦失去了对这一地区的控制,但该国从未有放弃对该地区恢复主权的尝试,因此德涅斯特河沿岸问题遗留至今。分裂后的双方在朝着不同方向发展,摩尔多瓦在1994年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总统最初由议会产生,2016年总统的选举则改为全民普选,摩尔多瓦特殊的历史条件使得其选举受地缘政治影响,亲西方和亲俄一直是该国政治碰撞的焦点,2020年曾在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的马娅·桑杜当选该国首任女总统。摩尔多瓦的政治体制虽然和欧洲相似,但经济上却和富裕的西欧相去甚远,1992年1月2日该国引入市场经济开放价格,导致严重通货膨胀,1993年3月开展一项计划使得八成住房单位和接近二千家企业被私有化,私有化的冲击使得通货膨胀率在1994年一度超过105%,但该国的市场化改革吸引了投资,并在美国的经济援助下使经济增长自2000年以来一直保持稳定,摩尔多瓦列伊(摩尔多瓦货币)需求量的提升使得该国币值趋于稳定,1 人民币(CNY) 可以兑换大约2.7的摩尔多瓦列伊(MDL)。虽然摩尔多瓦的经济在快速增长,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摩尔多瓦经济以10%到40%之间的速度增长,但该国经济结构的单一和能源的缺乏使得该地区的经济实力较弱,特别是在工业上,大部分重要的电力系统均位于不受摩尔多瓦控制的德涅斯特河沿岸,所以其电力主要依靠乌克兰的输出,同时政治腐败和糟糕的治安令该国经济雪上加霜,2014年与摩尔多瓦经济联系较深的乌克兰饱受东部叛乱袭扰,因此在该年摩尔多瓦的经济发展一度停滞不前,甚至在次年出现负增长,由此可见工业和腐败是该国经济的一大顽疾;剧变后的摩尔多瓦局势不稳,"德左共和国"的形势也好不到哪里去。战后的德左地区可谓继承了前苏联的衣钵,仅从他们"国旗"上的镰刀锤子图案就可以看出该国存在浓厚的苏维埃色彩,政治上该国虽为选举制国家,但根据人权纪录来看非常的"苏",据称当局经常因随意的施行逮捕和刑讯逼供而遭到国际舆论和组织的谴责和控告,自由集会和结社权也很难得到应有的尊重,宗教自由也仅局限于个别几个教派,如浸信会和卫斯理公会(搜狗百科也这么说的)。经济上虽拥有相对摩尔多瓦较好的工业,从数值上看比摩尔多瓦其他地区略高一些,但是仍然是欧洲最穷的地区之一。

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国发展变化(中)

德左共和国国旗

(二)百年世仇

2020年,军事冲突让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两国成为新闻焦点,其实在历史上两国的矛盾由来已久。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位于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两国之间,早在公元前4世纪这一地区就有亚美尼亚人,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亚美尼亚人接受了基督教,因此一直到12世纪以前纳卡地区均为亚美尼亚的基督文化的范围之中。阿塞拜疆民族的形成历史较晚,阿塞拜疆地区的最早定居者为高加索阿尔巴尼亚人,随着7世纪阿拉伯帝国的崛起,这一地区的人们开始信奉体现了“和平”的宗教,并在十一世纪以后遭到各国势力的侵扰,受外来宗教和突厥化的影响逐步在19世纪形成阿塞拜疆民族。阿塞拜疆地区的动乱自然波及到邻边的亚美尼亚人,首先是15世纪亚美尼亚被奥斯曼帝国吞并,并在后来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地区夹杂在奥斯曼和波斯帝国的冲突中,18世纪里阿塞拜疆人在波斯帝国的支持下在纳卡地区建立了一个突厥化的政权——卡拉巴赫汗国,一度改变了这一地区的人口结构,随着19世纪初俄罗斯帝国击败波斯帝国并占领阿塞拜疆北部地区和纳卡地区,阿塞拜疆南部地区则作为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存在,在俄国协助下,与俄国文化上较为接近的亚美尼亚人开始大量返回纳卡地区,虽然这一时期纳卡地区的亚阿两民族存在矛盾,但还不至于爆发大规模冲突,直到进入政局动荡的20世纪。1917年十月革命后,在列强争霸和民族矛盾的冲突中,从奥斯曼帝国独立的亚美尼亚和从伊朗独立出的阿塞拜疆,开始针对纳卡地区的归属权进行角逐,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分别在英国和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继承者”)支持下爆发战争,苏俄也在这一时期开始介入冲突,亚阿两国的布尔什维克相继于1920年11月和1921年2月通过革命成立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两个苏维埃共和国,并在不久两国同时加入苏维埃,苏联的强势干预暂时平息了纳卡地区的冲突,斯大林为了安抚土耳其人的情绪,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于1923年7月7日在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之下建立。表明的冲突是暂时消失了,但并不意味着矛盾的化解,随着苏联的解体,再次获得独立的两国又一次争夺纳卡地区,在纳卡地区拥有人口优势的亚美尼亚民族开始要求与亚美尼亚合并,导致战争的爆发,亚阿两国在分别付出战死六千人和三万人的代价后,亚美尼亚占领了纳卡的周边地区,但在国际调停下亚美尼亚并未对纳卡地区进行直接管辖,亚美尼亚人在此自立了一个叫“阿尔察赫共和国”的政权,两国冲突暂告一段落。战后的亚阿两国皆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战后初期亚美尼亚由于遭受土耳其和阿塞拜疆的经济封锁经济发展缓慢,阿塞拜疆也受战争影响而发展较慢,在21世纪以前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皆持平,甚至有几年存在GDP发展为负数的情况,进入21世纪后两国经济有所改善,亚美尼亚2004年经济快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幅达10.1%,2005年进一步推进企业私有化进程,大力吸引外资,有效保持了经济增长势头,但其经济状况仍为南高加索三国最低国家,人均GDP长期处于4000美元以下,然而该国非常重视教育,普通中小学实行免费教育,大学对国家计划内的学生实行免费教育,识字率高达99.8%,与阿塞拜疆相抗衡(阿塞拜疆识字率也为99.8%),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的86.3%,实属不易。相对于亚美尼亚的拮据,阿塞拜疆依仗丰富的石油资源快速发展,阿塞拜疆的国民生产毛额在2007年第一季成长高达41.7%,为世界发展速度最高的国家之一,2014年人均GDP一度达到8000美元,同一时期的亚美尼亚仅为4000美元不到。两国在体制上虽都为半总统制,但事实上朝着不同方向变化,亚美尼亚独立至今一共选出4任总统,2015年12月亚美尼亚将国家政体由半总统共和制改为议会制,总统成为礼仪性的职务,真正行使权力的是总理,2018年帕希尼扬当选总理,任内亚美尼亚民主化程度、新闻自由及反腐水平显著提高,经济上成为后苏联国家中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但2020年纳卡战争的失败导致其下台,2021年6月将选出新一任的领导人。

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国发展变化(中)

亚美尼亚女兵

阿塞拜疆在政治上则非常“单纯”,从独立至今长期为阿里耶夫家族当政,首先执政的总统为盖达尔·阿利耶维奇·阿利耶夫,老阿里耶夫在苏联时期也可谓是政绩卓越,其曾为克格勃成员(嗯,与普京都是同事,但其入职时间要早于普京将近20年,因此任内双方未有见面的可能),1975年任阿塞拜疆共产党第一书记后进行大力肃贪行动,并在向勃列日涅夫赠送了一枚周围有象征苏联15加盟国小石头的钻石戒指,得到赏识后一路升职,但随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到来而“被退休”,在经历苏联解体后的动荡和两任总统的短期执政后,1993年70岁的阿利耶夫获得97%的选票,当选阿塞拜疆总统,任期内达成与亚美尼亚的停火协议,废除了土地公有制并引入西方资本开发本国油气资源,为恢复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做出贡献。2003年在美国接受治疗的老阿里耶夫在临终前呼吁人民支持他的儿子伊犁哈姆,伊犁哈姆也完成了父亲的遗愿当选该国新一任总统,从此以后伊犁哈姆始终为该国总统,并在其强大的手段下该国非常“和谐”。伊犁哈姆的主要功绩体现在外交上,虽然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都与俄国、美国保持友好的关系,但也正是这种“手心手背都是肉”的关系导致美国和俄国在2020年的冲突中未能对双方提供直接性的协助,所以争取第三方的支持显然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方面阿塞拜疆就做的要比亚美尼亚好。首先是土耳其与亚美尼亚的世仇关系使得前者无疑“毫无保留”的支持阿塞拜疆,再者是阿塞拜疆与以色列的友好关系,虽然土耳其与以色列也是世仇,且阿塞拜疆与土耳其在宗教上更进一步,但得益于该国世俗的体制,三万定居于该国的犹太人不仅未有受到偏见,阿塞拜疆反而利用这层关系加强了与以色列的联系。2009年以色列航空防御系统有限公司宣布将在巴库投资建设一座工厂,并在次年以色列成为阿塞拜疆不受机场签发限令的唯二国家(另一个是土耳其),伊犁哈姆的外交策略迅速在2020年的纳卡冲突发挥作用。2020年7月亚阿双方在边境地区发生军事冲突,随后俄军进入亚美尼亚以及从格鲁吉亚分裂的阿布哈兹南奥塞梯两个未受国际普遍承认的“国家”进行军事演习,为此土耳其发表对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的支持,不久土耳其支持的叙利亚自由军及其他派系的雇佣军进入阿塞拜疆。亚阿双方的零星交火迅速在9月演变为大规模军事冲突,战斗初期双方处于胶着状态,但不久之后阿塞拜疆与以色列的军事合作开始发挥作用,以色列的无人机(网友戏称的某疆)在战争中大放异彩,大量远程遥控摧毁军事设施的画面在网络流传,最后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分别付出阵亡3,439人和2,783人的代价,以阿塞拜疆控制大部分纳卡地区和俄军的入驻为这场冲突画上了“逗号”。单从伤亡数据感觉双方并未有多大差别,但是两国的体量不是一个级别,亚美尼亚的军队人数包括预备已经仅26万人,而阿塞拜疆的军队人数包括预备役将近37万人,数量上就已经相差10万人,装备上更不是一个层次,虽然双方都因与俄国的友好关系而装备俄制武器,但阿塞拜疆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外交策略为其获得了大量先进的现代武器,这也是为什么亚美尼亚最终“识相”地撤出纳卡地区。

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国发展变化(中)

纳卡冲突中的亚美尼亚炮兵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与周边国家始终存在一种微妙的关系,同宗同源的白俄罗斯与他若即若离、难以调停的亚阿双方,都有苏联主要继承国俄罗斯的身影。俄罗斯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周边秩序的维持,以纳卡冲突的为例,阿塞拜疆在取得胜利后并未对亚美尼亚赶尽杀绝,这一方面得益于战争双方都要给“前老大”卖个“面子”,还得益于亚美尼亚与俄罗斯同为集体安全条约组织,俄罗斯有义务保全亚美尼亚。当然,地区稳定的维持不止于俄罗斯的着手,还在于小国成为维系地缘政治棋子的命运,土耳其与俄罗斯数百年的对抗(奥斯曼帝国与俄罗斯帝国的对抗开始算起)都一直牵动周边国家的命运。所以苏联虽然解体,但前朝和前前朝(俄罗斯帝国)的影响一直存在至今,如果说俄罗斯仅仅只是在对白俄罗斯、摩尔多瓦、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及中亚五国施加影响,那么乌克兰、格鲁吉亚则与俄罗斯产生直接冲突,关于这一内容下一篇将有阐述。

相关推荐
本文地址: http://www.1mt.cn/543303
文章来源: miya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分享到: 更多
人民币兑换摩尔多瓦(人民币兑换摩尔多瓦币)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一秒通1MT.CN | 理财、金融、保险、贷款、虚拟货币 等知识简单易懂一秒就通!

联系站长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