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通1MT.CN一秒通1MT.CN

理财、金融、保险、贷款、虚拟货币
等知识简单易懂一秒就通!

平台金融模式(平台金融模式的特点举例说明)

文 / 中国建设银行公司业务部  邱高爽

实战丨商业银行对公互联网平台经营模式探索

2020年以来,受全球疫情冲击,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多重风险要素叠加,实体经济困难凸显,民生保障压力显著加大,互联网线上模式进一步突显其赋能优势。同时国家大力倡导发展数字经济,加强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创新应用,众多B端企业也纷纷“入局”,上述措施支撑了疫情期间的经济社会平稳运转,也将对疫情常态化时期,和未来的后疫情时期的产业格局改变,产生巨大影响,其中银行搭建对公互联网平台的经营模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探索与实践的。

平台是网络时代市场资源整合和商业模式创新而成的具化形态。银行业开展互联网平台化经营,特别是在对公企业用户服务领域应用此模式,是丰富新金融内涵的应有之义,是在创新、协同、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参与和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尝试。

银行就是一个“天然平台”

对公互联网平台化经营是指银行业发挥自身优势,利用新基础设施(云+网+端)将相互依赖的企业用户群体(以及与其相关的个人用户)集合在一起,通过促进群体间高效互动,产生新生产要素(数据),以新结构(规模化协作)对传统的企业边界、生产组织体系、产品服务形态等内容产生影响,进而开展对新主体、新产业、新区域、新模式、新业态的探索,促进新经济的蓬勃兴起。

在初期的触网时期,银行以单独的参与者、从属者的角色,接受互联网行业和技术带给银行业的影响和改造,通过向外部平台提供金融(主要是融资)支持,参与到新经济模式里。但实际上,银行自身就是一个“天然平台”。首先银行作为资金融通的核心部门,对产品和经济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同时银行对公部门是一个接触行业非常多的中介型渠道,在行业与行业之间能够找到甚至发展出很多新的产业链;第三,在了解实体生产端的专业能力方面,银行业的优势是其他互联网平台企业几乎无法企及的,后者大部分是依靠数据反推;但银行对企业客户提供服务的前提,就需要企业据实告知其生产经营的全貌,在挖掘各行业企业经营中的痛点难点问题时,银行可以给出更优的解决方案。

平台化经营的科技能力要求

运营平台化、产品智能化、创新低门槛化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其中平台化是最根本的推动力,服务经济也将呈现类似的趋势。那么银行实施互联网平台发展战略,打造平台商业生态系统,实现平台化、进而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在金融和科技方面具备哪些能力呢?通过日常工作中的积累,笔者认为至少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涵。

1.统一的企业级架构

银行作为经营历史悠久、商业模式成熟、组织条线完整、管理运营规范的企业形态之一,搭建新的互联网平台,完全有可能利用原有资源形成积累而迅速成长,孵化出多场景、多生态。平台的新业务与原线下业务在结构上相得益彰、产生协同,甚至有些伴随平台模式创新而发展出新的产品内容。

但鉴于银行自有体系的庞大规模,明确细致的条线分工,对于哪些业务在互联网平台上部署、传统业务如何在平台上向用户展现与供给,则需要有强大的企业级架构体系进行规划、执行与管控。包括多平台、多功能模块之间的层次关系、支撑各类平台运营的基础设施,确保用户之间有序开展活动的规则,以及新的互联网平台设计中相对完整一致的品牌认知和宣传基调,以上这些都构成了平台架构的基本元素。技术需要引进企业级建模方法论,以结构化、标准化方式设计出的流程、数据、产品及用户体验模型来表述业务需求,构建起统一的业务架构,支持业务流程再造,并推动从职能管理到流程管理的模式变革。

2.数据汇集、分析与应用能力

银行业是信息密集型行业,互联网平台经营使得数据信息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的汇集成为可能,这对银行在数据汇集、分析与应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在扩大“数据汇集”方面,既包括银行在原有信用风险管理中涉及的企业用户基本信息、财务信息、日常经营性信息等已知领域信息,又要通过平台实现更多外部产业数据的连接,这些一部分从企业用户中来,一部分从政务公开及各类组织中得来,比如:权威的政务数据,行业协会提供的产业情况数据等,都是可贵可信的权威数据源。

其次要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和技术实现“数据分析”。第一是专业人才,是指需在原有业务人员与数据人员之间通过互相补充学习数据知识、产业知识,提升交叉分析能力,实现复合型人才储备基础。第二是技术,技术底层能力是银行业的门槛,但在云计算盛行的今天,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记。更重要的是在数据库搭建、标签画像的精准识别、中台系统的可用性、数据响应时间等方面,如何在浩瀚数据中实现快速、准确、简单的获取。

最后是挖掘“数据应用”的产品创新潜力。通过新的平台模式,一类比较明确的数据应用是标准化数据结果,此类产品适合于在网上阅读,以及向多方分发式应用,如信用数据结果输出;另一类数据应用产品是多维数据类汇总展示,对公业务背景复杂,供需双方的互相了解、熟悉乃至信任,是促成合作的第一步,平台模式可以最大发挥互联网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围绕特定场景下的数据展示将成为平台的标准配置,而定制化的信息数据服务,如重大项目信息整理、招投标公示信息应用,将是重要的创新点。

3.核心业务的线上服务

银行业拥抱互联时代、实现平台化经营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提供传统业务的线上供给,以更加便捷、普惠、高效的方式,实现金融供给侧的变革发展。对公业务定制化特征明显,受到监管、政策要求的内容更多,产品办理条件、要素、待确认环节复杂,是最难啃的硬骨头。通过分析原有产品的形态,银行可利用平台模式实现传统业务的线上化升级改造。

一是在普惠金融方面,采取线上实名验证管理,采集中小企业生产、政策、纳税、资质相关数据,丰富客户画像,数据交叉多维分析,反复建模训练,提供小额、高频融资服务;二是升级银政、银企数字化合作,分解电子保函、电子票据、供应链等业务的各环节动作,重新梳理可能利用数据直连而缩减的人工参与项,助力产业链资金运转效率的提升;三是构建企业服务综合平台,全面满足企业在投资、管理、购销、薪酬、办公等服务方面的需求,通过打通系统功能或提供数字化报告服务等形式,实现金融服务与非金融服务的全方位供给;四是可以丰富银行原有风险识别的手段,集合多方资金流与信息流汇集的负面清单,形成经营全过程的各环节中,在反洗钱、反欺诈、识别风险事件等场景的应用。

实战丨商业银行对公互联网平台经营模式探索

平台化经营中需关注的问题

1.围绕主业

科技是一种基础能力,越来越多的企业,诸如互联网公司,通过应用科技开展跨界经营,取得了巨大的商业突破。但银行是保障社会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部门,更好地服务社会实体和人民群众,才是立业之本、展业之初心,因此银行业在平台经济等互联网新模式方向上的拓展,是提升原有主业能力的必然选择,却不是撇开主业另起炉灶的变通之路。事实上,在企业端互联网时代,科技能力将更加理智和严谨。商业银行的平台化经营,是银行与生态内的各方共同成长、互相赋能,只有各方都获得利益共享,这样的商业模式才是可持续的、健康的,才能实现交叉领域的创新融合,进而形成推动新发展格局中的新动力与新增长点。

2.科技安全

金融是经济的血脉,作为资金安全的守护人,银行业原有科技的安全架构是基于这一宗旨而设计实施的。但信息互联时代,却不断打破原有技术框架的边界,推动所有内核支持外联与互通。原有的安全要求没有降低,新的要素又要进来,这对产生、聚集及触达大量主体和数据的平台架构提出更高的要求。部署在公有云上的互联网平台与传统银行私有云的核心系统之间是什么关系?既然是倡导开放、共享,那么开放到什么程度?共享些什么内容?“公”与“私”之间的数据与技术如何安排才能保证金融新供给的升级,是在灵活与原则之间需要谨慎探讨,小心实践的。

总的来说,金融科技在支持银行平台化经营时,应秉持双核驱动的云体系理念,包括:安全框架重心向安全运行与业务拓展并重转变;应用场景向“内需+外需”、行内应用连接行外场景转变;服务模式由被动接受技术需求,向主动发现业务需求、积极进行科技营销、加速完成产品研发的全流程服务转变;管控要求向将风控合规融入全流程、实现强科技、重合规、严风控有机统一转变;科技实施管理向定制化、即时性和敏捷化方向转变。银行对公业务的互联网平台模式是一片蓝海,对公互联网平台经营可以充分挖掘和释放原有资源的巨大空间,一方面为银行自身的运营效力提高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也可在过程中梳理出具有共享价值的科技和数据能力,赋能社会,服务人民。

相关推荐
本文地址: http://www.1mt.cn/546773
文章来源: 小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分享到: 更多
平台金融模式(平台金融模式的特点举例说明)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一秒通1MT.CN | 理财、金融、保险、贷款、虚拟货币 等知识简单易懂一秒就通!

联系站长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