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通1MT.CN一秒通1MT.CN

理财、金融、保险、贷款、虚拟货币
等知识简单易懂一秒就通!

第三方理财产品猫腻?第三方理财产品猫腻有哪些

很多朋友对于第三方理财产品猫腻和第三方理财产品猫腻有哪些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太高是不是有猫腻
  2. 朋友对保险公司推荐的理财产品动了心,这东西靠谱吗?
  3. 银行理财产品可靠吗?有亏本的吗?
  4. 2022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大部分亏损,为什么?

证券公司的理财产品收益率太高是不是有猫腻

你好,现在券商理财产品是很重要的理财投资方向。至于是否有风险,这个不能单纯听销售人员一面之词,往往为了完成销售任务,会有各种夸大不实之处。

需要你到券商官网上看该产品风险揭示、产品说明。尤其是产品结构、资金投向和风险评级。如果官网上没有这个产品,那就得需要提高警惕了。这种产品基本是不靠谱,可能是营业部干私活。至于收益率为什么比银行的高,这个可以这样理解。越是让人感觉安全可靠、实力雄厚的机构,给出的资金价格就越底,或者说,信誉度越高的人,借款的利息会越低,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借款给他。

券商给人感觉显然不如银行靠谱。

这个例子很多,以企业债来说,石化债、万科债就比其他多数企业债收益底的多。希望以上回答能帮到你。

朋友对保险公司推荐的理财产品动了心,这东西靠谱吗?

朋友们好!市面理财产品主要有三大发行人!一是银行,二是一些基金,信托证券公司等金融单位,第三就是商业保险公司!这三者的理财产品应该占大众理财市场的90%以上!许多朋友都经历过保险理财,多有诟病!主要原因在于虚假误导对保险理财产品不了解,购买之后才发现不适合自己!同时保险理财产品流动性不强!不灵活!人们谈保险理财色变!但是明确的讲:保险理财产品,本金相对是安全的!它有它的长处也有短处!

下面的朋友具体分析一下,希望朋友们能够对保险产品有较全面的认识,这样今后面对保险理财的时可以做到心中有数:

保险理财产品的优势:第一,本金相对安全!商业保险公司属于金融严管单位!保险理财产品到目前为止,实事求是讲,尚未出现到期兑付本金安全问题!

第二,产品正规!保险理财产品都是正规经过批准的!这也是一个事实!

第三,保险产品的收益适中!礼品丰富!保险理财的收益在理财产品中不算高,处于中低档水平!同时会有很多礼品赠送!折合起来也是一笔收入!

第四,两全其美!对于有保险需求的朋友,购买附赠理财功能的合适险种可谓一举两得!

下面分析一下理财产品,保险理财产品的劣势和不足:第一,流动性不好!某些产品动辄三年,五年十年甚至20年,时间太长,真的太长!一般人耗不起!

第二,灵活性差!购买后一旦过了犹豫期,想要退出非常困难,费用高昂!令人难以接受!

第三,某些保险理财产品收益没有标准!某些理财产品承诺的所谓分红,没有固定标准,往往低得让人难以承受!与其它一些理财产品例如银行产品,固定承诺的收益相差甚远!

第四条,款晦涩难懂!后续服务差!除收益分红较低,理赔困难!产品虽然丰富,但大多同质化,没有明显特色!营销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综上所述客观的讲,保险理财产品有它的优势,但也有它的不足!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本金是安全的!相对讲,保险理财产品适合长期资金,对收益不太敏感或有保险需求的朋友购买!因此在购买保险理财产品时,一定要考虑个人自身的需求,同时认真研读条款,了解后续服务以及中途退出等条具体条件!并注意它的口碑!

保险理财产品,许多朋友都对它有很深的感触!欢迎留言,将您的经验体会与朋友们分享,共享多赢!

银行理财产品可靠吗?有亏本的吗?

银行理财产品可靠吗有亏本的吗?有些朋友看到这个问题,可能会不以为然,银行理财产品哪个亏过!我们知道,银行理财产品有很多,一般风险很小收益会高于银行定期存款。但是门槛较高,一般五万起步。银行理财产品的缺点是门槛高、资金使用不灵活,并且在实际购买当中需要注意一些细节,不要忽视了潜在的风险。

银行理财产品就没有亏本的吗?不要因为是银行销售的产品就掉以轻心,自己的投资自己要多留一份心。很多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印象是:低风险、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这种印象总的来说没有错,但银行理财产品绝不是垂手可摘的牡丹。过去,多家银行爆出的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门、负收益门事件就是最好的警示。

今天小文就银行理财产品可靠吗有亏本的吗的话题,讲一讲在许多人的眼里,银行很安全,于是争抢购买银行理财产品。殊不知,买银行理财产品,也有很多陷阱。你有10件事是必须知道的。

1、理财产品是会亏损的

近年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异常火爆,一是有远高于定期存款的收益率,二是投资者对银行的信任。而当下,很多人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印象也是:低风险、收益率高于定期存款。这种印象总的来说没有错,但银行理财产品绝不是垂手可摘的牡丹。过去,多家银行曾爆出的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门、负收益门事件就是最好的警示。

投资者要明白,理财产品的稳赚只是传说,有的理财产品到期时,有可能得不到预期收益,有的甚至连本金也不保。

2、募集期藏有玄机,理财收益会被摊薄

通常情况下,银行一般会声称,银行理财产品在资金募集期和清算期不享有收益,是按活期存款利息计算的。如果投资者买入时间较早,而该产品的募集期和清算期又比较长,那么实际收益率就会被拉低。

比如某商业银行推出的一款预期收益率高达5.5%的1个月期限理财产品,从9月26日开始销售,10月7日才结束募集,10月8日起算利息。也就是说,购买的这款产品,空档期是12天。这10多天的空档期,可不就摊薄了购买者的实际理财收益?

3、预期收益不等于实际收益

随着银行间竞争激烈程度的不断加大,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水涨船高。很多银行都竞相推出收益率诱人的理财产品,如某商业银行一年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达到15%左右。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都能达到其承诺的收益率,因为预期的收益率并不等于实际到期的收益。

理财专家提醒,选择银行理财产品,不要光盯着收益率。实际上,许多产品由于存在着猫腻,投资者最终到手的收益,并没有宣传时说的那么多。

4、产品评级不见得靠谱

在产品说明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相关的风险评级,如中信银行(601998,买入)一款产品就在说明书中显示为PR2级(稳健型,黄色级别),其实都是银行自己给自己评定的,并非是第三方机构评的,意义并不大。不仅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本身不可靠,而且银监会明确要求银行必须进行的投资者风险测评,不少银行也在走过场。

5、风险提示必须看清楚

尽管银行会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在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和合同上,对风险提示做所谓表述,但是那些风险说明由于太专业甚至充斥着各类专业术语,对于投资人并没有多大价值,普通人也看不懂。

记者在查询了众多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说明书后,发现尽管很多说明书长达十几页,但是对于产品的本质风险揭示甚少,大部分是营销性质的语言,而非客观的深度分析。

6、资金投向要关注

理财产品的资金投向直接与产品的风险挂钩。投资者在看产品说明书时,必须关注资金投向。如果资金投向为债券回购、存款、国债、金融债、央行票据等,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就低;如果资金投向为二级市场如股票、基金等,这样的理财产品风险偏高。

7、不去触碰霸王条款的理财产品

在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里,某些设计条款明显偏向银行,把投资者的收益榨干吸尽,投资者要当心这样的理财产品,尽量不去触碰。比如,在某些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一概规定超过预期年化收益率的最高部分,将作为银行投资管理费用。

8、看清产品是银行自发还是代销

在银行渠道里,大部分银行理财产品都是银行自发的,但也不排除银行作为代理销售其他的理财产品。如某些银行理财产品的说明书中,明确写着银行作为投资者的代理人这样的声明。银行只承认是代理、委托关系,若出了事,它不负责。

9、超高收益往往是镜中花水中月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无论是否能够读懂复杂的产品说明书,高收益率都是很大的诱惑。目前结构性产品多为保本、部分保本或非保本的浮动收益型产品,由于触发条件等的严格限制,超高收益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沦为银行营销的噱头。

10、隐藏的费用要当心

与明面上的手续费相比,银行理财的隐形费率问题更为突出。多家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显示,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计算公式为理财计划预期投资收益率-理财产品销售手续费、托管费等费用。从银行网点购买的理财产品竟然会亏损?实际上大家都陷入理财误区了,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首先,这些投资者购买的并非银行理财产品,而是银行代销的基金。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分为两类:一是自营类理财产品,即通常所说的银行理财;二是代销类理财产品,常见的有基金、保险理财。

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风险普遍较小,风险等级为R1和R2的占到绝大多数,投资者收回本金并获取预期收益的概率在99%以上,部分结构性理财产品和风险等级在R3或以上的理财产品收益不太稳定,但一般情况下本金还是可以收回的。

然而,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就很难说了,尤其是基金产品,尽管债券基金风险系数在所有基金种类中属于比较低的,但与银行理财产品相比就高多了。那银行理财经理为何会大力推荐客户购买代销理财产品,而没有积极推销银行理财产品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销售前者所获得的提成更高。

第二,高收益伴随着高风险,绝大部分基金无法保本、盈亏自负。

投资者一定要记住,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是对等的,你想获得多高的收益就要承担多大的风险。在基金产品中,只有很少一部分是保本的,绝大部分基金无法保本、盈亏自负,是否保本在基金产品说明书中就可以看出来。案例中涉及的鑫元基金显然是非保本的。

为何银行理财经理会说该产品风险低、收益高呢?主要是因为2014年底至2015年上半年这段期间股指飙升带动各类基金净值大幅上涨,虽说是债券基金,但资金也有可能少量配置在股市中。不过自6月中下旬开始,股指大跌,各类基金净值也纷纷跟着大跌。

所以,不要再说银行理财不安全、存在亏损风险了,你买的根本就不是银行理财。大家在购买理财产品之前不要听信理财经理的一言之词,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一定要仔细查看理财产品说明书,弄清楚产品到底是不是银行自己发行的。

最后,提醒所有投资者,不存在收益又高、风险又低的理财产品,你要为自己的每一份收益都承担一份风险。大家对银行理财产品可靠吗有亏本的吗的话题,熟悉了吧。更多银行理财技巧知识的内容,请查阅三益宝财富百科栏目内容更新!

2022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大部分亏损,为什么?

今年2月1日后公布过净值的银行理财产品共有23749只,其中今年出现亏损的有3027只,占比超过了10%。亏损最严重的产品,不到2个月的时间,亏了48.98%,差不多亏掉了一半,比公募一姐葛兰亏得还多。

亏损超过10%的有4只产品,超过2%的有261只产品。要知道,投资银行理财产品的人,大多数是希望获得稳定收益的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出现如此大的亏损,是多数人无法接受的。

从产品类型上看,亏损严重的多为权益类产品(以投资股票或股票型、偏股型基金为主),很多还是投资海外股市的产品,风险等级是偏高的。

但也有一些是稳健型产品,只不过产品的投资方向中,含有少量的权益类投资,在股市下跌的过程中,就这部分权益类资产的损失,就会导致整个产品的亏损。

关于第三方理财产品猫腻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
本文地址: http://www.1mt.cn/564477
文章来源: 康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分享到: 更多
第三方理财产品猫腻?第三方理财产品猫腻有哪些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一秒通1MT.CN | 理财、金融、保险、贷款、虚拟货币 等知识简单易懂一秒就通!

联系站长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