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通1MT.CN一秒通1MT.CN

理财、金融、保险、贷款、虚拟货币
等知识简单易懂一秒就通!

净值化的银行理财产品 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

老铁们,大家好,相信还有很多朋友对于净值化的银行理财产品和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的相关问题不太懂,没关系,今天就由我来为大家分享分享净值化的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的问题,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银行理财为什么不保本了?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是什么?
  2. 银行新推出低波动理财,能带来稳稳的幸福吗?
  3. 银行理财全面进入净值化时代,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
  4. 你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转正”了吗?

银行理财为什么不保本了?银行净值型理财产品是什么?

朋友们好,以上两个问题是投资理财的朋友们都关心的。特别是银行净值理财产品是什么。毕竟在以往买的都是预期收益理财产品。下面就和朋友们分享这两个问题。

首先,来了解为什么银行里的产品不保本了:

A,为符合相关管理规定的要求。

如上图,相关的管理部门发布了,包括理财产品等在内的,规范,可以简称为资管新规。

这个新规,从理财角度来看,有两个要点:

1,打破保本理财,和刚性兑付。

2,理财产品,逐渐由预期收益向净值型转变(后面会详介)。

B,投资理财的确有风险这种风险,可以有效的分散。但是,的确是无法,完全,避免或者消除。

小结:以上2点,使的银行理财,不能,像以往那样做保本承诺了。但是一些一级风险的理财产品,本金的安全性还是很高的,二级风险的理财产品,相对适合稳健型以上风险偏好投资人。

其次,重点来了解什么是银行净值型理财。

A,净值型理财的兴起。净值型理财,是随着前面谈到的,资管新规的规范,而逐渐崭露头角,发展壮大的。以后很可能会全面取代,预期收益型的理财。

B,什么是净值型理财。

如上图这就是对净值型理财和以往,预期收益型理财的,较为详尽的解释。

净值型理财和以往预期收益型理财,有本质的区别:

理财产品发行人不再承担,理财产品收益的责任。以往预期收益型理财理财产品,发行人给出的是预期型的收益,如果达不到,很显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毕竟你发行产品,给出的预期收益,影响了投资人的判断。

而净值型理财,理财产品发行人给出的是以往业绩,提供给投资人参考并自行判断未来,可能的情况,包括收益。产品发行人不再做任何承诺,这就要求投资人购买时多做功课,并且要做好,承受风险的准备,例如,没有达到心中理想的收益或者甚至亏损。

如上图,这是一款国有大行发行的净值理财。橙色五角星附近该产品,明确写明:成立来年化。可以理解为,两重含义:1,这个产品从后成立以来到现在,平均的年化是2.65%。2,这个成立以来年化2.65%,不代表以后会实现,未来可能高于,低于,或者等于,只是供投资人参考。

小结:以上就是关于净值型理财,包括以前的预期收益型理财,二者的内涵和区别。

综上所述:在以往购买理财的确是有承诺保本的产品,而且对于到期后的收益,产品发行人(包括银行)会给出有一个相对明确的预期,例如,X%,很具体,便于划分责任和,投资人进行判断,选择简单。

资管新规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情况。不再允许保本,而且逐渐的退出了刚性兑付。于是净值型理财就出现了并且发展壮大。它主要是改变了预期收益的形式,不再对未来的收益提供预期,而是将,以往,或者同类产品,过去已经实现的收益情况展示给投资人。这就需要投资人自行判断并且承担未来的风险。

因此,购买这类产品,一定要货比三家,做好匹配,选择信誉好的,更重要的是分散风险,正确理解,成立以来年化,业绩比较基准,这两个概念。

银行新推出低波动理财,能带来稳稳的幸福吗?

双刃剑,不一定适合!

一、传统R2净值型产品(非可权益创新级R2)

比如你买当下净值化传统R2理财产品,1年期产品,产品预期收益3.8%,如果配置AAA高评级1年期信用债,票息3.6%,加上产品管理成本支出,最终1年期满收益肯定低于3.3%,那么产品底层资产只能错配久期,去配置3-5年期AAA级信用债,这些品种票息在4.2-4.5%,如果债市表现平稳(中国债市牛长熊短,中国股市牛短熊长,这个特性你要牢记!),1年期满你的产品收益必定高于3.8%!但如果债市震荡市,你半年内只是保本,另半年才有收益,全年只能达到预期的60%多些!如果债市熊市,13、17年那般大熊市,仅半年亏损本金2—6%也是正常现象!因为传统净值型产品其受市值法影响资产定价,市场下跌,产品净值自然下跌。

注意:银行理财产品17年净值化开始少量试点,所以银行理财客户体会不到债市熊市的大恐怖!债市熊市比15年股市牛市泡沫破裂,陆续引发股灾1.0、2.0、3.0三轮叠加更恐怖!股灾1.0跌32%、2.0跌29%、3.0跌25.4%!

二、摊余成本法的低波动产品

一年期产品只有配置低于一年期限以内的债权资产才能使用摊余成本法,产品同样预期收益3.8!那么你的产品配置AAA级1年久期信用债,收益也不能实现3.8%的预期收益。因为摊余成本法的制度合规限制,又不能进行错配3—5年久期AAA信用债,那么只能使用信用下沉策略,去配置资质更弱的或者可能发生负面展望的信用债,比如配置AA级1年久期信用债,票息收益4.2-4.5%来实现3.8%的产品预期收益!而且摊余成本法不受市场波动影响,你也就不用担心债市是牛市、震荡市、熊市!

那么,问题来了,选更低波动的摊余成本法R2理财产品不好吗?好是好!同样3.8%的预期收益,在其预期收益定位上对底层资产信用风险鉴别难度要高很多,一旦市场发生大面积信用违约风险,AA级的概率更大,一但违约,如就如同废纸……在同样的预期收益前提下,买R2传统净值型产品受市场波动风险影响更大,信用风险影响更小,本金有小幅亏损的市场波动风险!而买摊余成本法低波动产品,信用风险是致命的,你只有两种情况发生,要么是稳稳的幸福,要么是本金极其严重的折损(跳楼格局!)

以上阐述并不全面,但却是最核心的内容,固收产品投资策略始终是来来回回三板斧,就那几招,不像权益产品策略那般百花齐放各有特色,我就不多描述了!

银行理财全面进入净值化时代,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

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所有的银行理财合约预计4.8或4.2利率,但是为什么不注明预计亏4.8或4.2的底线,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自己承受力可买可不买,现在的合约可到好上涨有封顶,亏多少没有封顶,银行想叫储户亏8000元,想亏10000元就亏多少,这是典型的不合理的合约,典型的欺骗合约,储户们应该集体维权。

2.4万展现

搜索

你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转正”了吗?

感谢你的邀请!

我今天看了一下我在支付宝上买的2000块钱理财亏230块钱,在中国银行买的一个理财,亏了一千多,明明白白写的收益率5.2%,还会有亏钱呢?怎么不写—5.2%,太坑人了,以后再也不买理财了。

好了,关于净值化的银行理财产品和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关键词: 理财 产品 收益
相关推荐
本文地址: http://www.1mt.cn/565400
文章来源: 康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分享到: 更多
净值化的银行理财产品 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一秒通1MT.CN | 理财、金融、保险、贷款、虚拟货币 等知识简单易懂一秒就通!

联系站长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