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通1MT.CN一秒通1MT.CN

理财、金融、保险、贷款、虚拟货币
等知识简单易懂一秒就通!

大数据与银行理财产品 大数据与银行理财产品的关系

各位老铁们好,相信很多人对大数据与银行理财产品都不是特别的了解,因此呢,今天就来为大家分享下关于大数据与银行理财产品以及大数据与银行理财产品的关系的问题知识,还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大家的一些困惑,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手里有100万买银行理财还是大额存单?如何配置更加合理?
  2. 理财产品哪家银行高?
  3. 监管约谈六大行,以后银行理财要怎么买?
  4. 年利率超过10%的理财产品能买吗

手里有100万买银行理财还是大额存单?如何配置更加合理?

100万元现金么,可算不少了,现如今能那拿出100万现金的人并不多!至于说,该如何进行理财,是购买银行理财、亦或者大额存单,我认为都不是最佳的选择,具体原因,且听我一一道来!

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已降至近两年的最低值

银行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主要是以投资现金类(含银行存款)和债券类资产为主,而通过投资非标和权益类资产来提高理财收益。但现如今,非标投资业务受阻,权益类资产风险过高、投资比重偏低,导致了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利率持续下行!

据第三方机构(融360)的监测数据显示,2019年3月份,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为4.31%,已跌至近两年的最低值!

大额存单,虽然利率有所提升,但仍然偏低

银行20万元起投的大额存单,作为银行的揽储“神器”,其利率的确是在不断提升,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银行三年期大额存单利率都在4.125%以上(基准上浮50%),甚至部分能达到4.5%!

不过,相比于民营银行推出的智能存款类产品,大额存单的利率还是偏低的!比如,某智能存款产品,持满三年以上可获得5.72%的利率,持满5年复合年化利率更是能达到6%,,且产品同样会受到足够的保障,还支持提前支取、靠档计息!

100万元,该如何配置

其实,100万元,我倒认为可以投资于风险较低的信托(或私募债)产品。比如,某市AA级融资主体、AA+担保,有足额的担保,其风险相对会比较低、且可按季度付息,预期年化收益可达到8.8%!100万资金,还是值得尝试参与的!

如果对于信托、私募债产品不感兴趣,还可以通过组合投资的方式,分散风险、提高收益。比如,可将40万智能存款(需持满三年),40万银行理财(4.5%以上),剩余20万、可尝试高风险投资(基金、股票),预期平均年化收益将超过6%!

总之,100万资金,选择银行理财、大额存单,都不是最佳的选择!建议可尝试信托产品(私募债)、亦或者采用组合投资的方式,可获得更高的预期收益!

理财产品哪家银行高?

收益最高的理财产品好找,但是不是最靠谱的还真不知道!不过一般只要是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风险都不会太大的,至少也能确保本金的安全吧!

理财产品收益情况

通过数据查询,2018年目前在售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情况,如下图:

从上图,我们可以明显看到,银行自营的理财产品中,现如今收益最高的是由中信银行发行的一款指数型结构性理财产品,预期最高收益率可达到14.80%;而收益排名前十的银行理财产品,大部分都是与股票指数挂钩的结构性产品,其最低收益率也能达到6.20%!

结构性理财产品

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其主要是“存款+期权”的基本结构组成,前者确保投资本金的安全依据保底收益,后者主要是与不同的金融衍生品工具挂钩,以获取更高的投资收益!虽说产品都是非保本浮动收益的,银行在出售时不承诺保本、也不会承诺保证收益;但是由于结构性产品本身的特点,实际上是可以达到保证最低收益效果的!

我们以收益最高的乐赢指数结构18113期结构性性理财产品为例,5万元起投,其产品期限为3~6个月,风险等级为R2级,本金十分安全,且预期最低收益率2.80%,最高收益率为14.80%。换句话说,即使产品所挂钩的金融衍工具万一出现风险,也可确保投资者能至少获得2.80%的保底收益!

总之,以目前在售的银行理财产品来看,中信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最高,而且还是比较靠谱的!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财经者思】,记得多多点赞哦!!!

监管约谈六大行,以后银行理财要怎么买?

银行理财要变天?怎么变?8月25日,有消息称中农工建交邮储6大国有银行被召集开会,议题与理财产品有关,监管要求从9月1日起,6大行的理财产品将换一种估值方法,从之前的“摊余成本法”过渡到“市值法”。虽然6大行谁也没对该消息予以确认,不过从近三年资管新规给出的过渡期限来看,理财变天是迟早的事。

那么“资管新规”到底是怎么要求的呢?这一变化对普通客户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资管新规”的来龙去脉

“资管新规”这个词已经不新鲜了,2018年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等4部门联合下发了资产管理指导意见,业内称之为“资管新规”。

具体到银行理财领域,“资管新规”到底规定了个什么事呢?简单地说就是银行理财不允许承诺保本了,即打破刚性兑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去银行买理财,大堂经理往往会承诺保本,收益率也是固定的,在很多人眼里,银行理财与存款没有什么区别,都保本,而且利息还比存款高。

新规虽然发布了,但市场上存量的保本理财产品还有几十万亿,如此庞大的规模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整改完毕的。于是,监管部门设置了2年的过渡期,即要求各大银行在2020年年底之前仍然可以发行保本理财产品,同时对存量保本理财产品进行整改,到2020年年底之后就不再允许发行保本理财产品了。

按说2020年12月31日是最后期限,但考虑到银行需要时间进一步提升新产品投研和创新能力,于是监管部门再次将过渡期延长一年,即延长到2021年12月31日。

距离最后期限还有4个月的时间,银行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整改和产品创新,但风云突变,25日监管约谈6大行,约谈内容就是我们前文所说的改变理财产品的估值方法,说白了就是不能承诺理财产品保本了。

那么估值方法的改变为何就会导致“不保本”呢?对理财客户又有哪些影响呢?

从“摊余成本法”到“市值法”:

之前的理财产品为什么保本?

之所以“保本”,是因为长期以来银行对产品的收益计算采用的是“摊余成本法”:我们都知道,理财产品是有期限的,比如1年期、3年期,最终总收益可以通过之前的案例大体计算出来,比如100亿规模的某理财产品用于某房产开发项目,预计1年后的总收益是10亿元,那么该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是10%,某理财客户认购了100万元,1年后的收益就是10万元。

“摊余成本法”的特点是把计算收益的时间期限拉长了,得出的收益率是“平均收益率”,所以敢承诺保本,但“摊余成本法”用于理财产品真的科学吗?其实并不科学:

我们都知道,凡是理财产品,底部都挂钩一个“项目”,这类项目可以是权益类的投资,比如将汇集起来的资金交给基金公司或机构,用于购买基金、炒股、进行股权投资等等;也可以用于实体经济投资,比如投资房产开发项目、投资能源项目等等。

无论是用于金融产品的投资还是用于实体经济的投资,都会存在一个问题:总市值是随时变动的,今天可能盈利、明天可能亏损,谁能保证投资期限结束后一定是盈利的?总市值一定是大于投资前的总市值?所以“摊余成本法”并不适合对理财产品进行估值,特别是不适合风险等级高的理财产品。

在此大背景下,“市值法”就应运而生了,“市值法”与“摊余成本法”最大的区别就是缩短评估周期,每天都对总市值进行评估,有点类似于我们购买的基金产品,“今天亏、明天赚”是常有的事。目的就是让客户随时可以看到市值变化,提高风险意识,对盈亏有一个基本的概念,而不是通过拉长评估期限的方式消除或弱化客户的担心。

可以这么说,之前“摊余成本法”有意掩盖了理财的风险,实际上总市值是在不断变化的,某一天可能亏损率达到10%、20%了,但银行不披露,客户也看不见,看见的只是最终结果;而现在的“市值法”是按天披露市值,盈利就是盈利、亏损就是亏损。从这一变化来看,之前的银行理财产品类似于银行存款,而之后的理财产品就有点类似于“公募基金”了。

至于“以后理财产品怎么买?需要注意什么?”这个问题,首先当然是把风险性考虑在第一位,不喜好风险的朋友买一些底部挂钩债券、银行存款、低风险金融衍生品的产品就可以了;对于某些风险较大的产品,比如挂钩房产、过剩产能项目的产品,除非你追求的是高收益,否则真的没有碰的必要。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从“保本”到“不保本”是客户“吃亏”了,实际上监管这么做是有其道理的,目的就是为了充分揭示风险,否则几十万亿元的理财产品暴雷,那么受伤害的就不是一个人两个人了。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年利率超过10%的理财产品能买吗

年化利率10%以上的理财产品,是不建议购买的。

首先有没有超过10%的理财产品,答案是肯定的,但同时其风险等级绝对是R5最高级别的,为什么呢,因为超过8%的理财产品都是有本金全无的风险,而这类产品主要是以百万级以上投资的私募、信托为主。而P2P类的理财就是给你再高的收益都建议不要碰,因为其根本没有安全性可言,说不定哪天公司就跑路了。

其次,我们知道常规的理财,超过6%以上的收益,银行、券商现在常规理财也就4-5%的年化利率,而少飞大金额理财机构就在给客户提示风险,其他就别说了;所谓的让客户了解产品投资方向、底层都是瞎扯淡,因为他们让你看到的东西不一定是真的,包括业务员也是蒙在鼓里,对于平台的选择,我只能说风险没集中爆发前,都没有问题,尤其是所谓的财富公司(大多数是P2P),国内现有的真正财富公司不超过十家,具体名字就不说了,但以前的业务也存在风险,包括之前某亚的供应链金融踩雷34亿,因此这几年都是在集中处置前期野蛮生长的雷,建议还是冷静处理自己的资金。

最后就是既安全又有可能达到10%年化利率的产品是哪些?我建议题者可以买股票类的公募基金,产品资料公开,数据都是可查的,底层也很清晰,并且2019年以来,多只股票型基金的收益达到了50%以上,你只要随意打开一个基金销售网站,查看基金排名就可选择购买(本人建议买科技类、消费类),符合国家和市场的预期。

祝各位投资赚大钱,我是理财师果冻,致力于做一个有温度的理财师!

好了,关于大数据与银行理财产品和大数据与银行理财产品的关系的问题到这里结束啦,希望可以解决您的问题哈!

相关推荐
本文地址: http://www.1mt.cn/568524
文章来源: 康康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分享到: 更多
大数据与银行理财产品 大数据与银行理财产品的关系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一秒通1MT.CN | 理财、金融、保险、贷款、虚拟货币 等知识简单易懂一秒就通!

联系站长网站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