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通1MT.CN一秒通1MT.CN

理财、金融、保险、贷款、虚拟货币
等知识简单易懂一秒就通!

世成金融跑路(世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话说1861年到1862年这两年,时值正兴园和陈麻婆豆腐把个成都食肆闹得风风火火之际,殊不知又一个餐饮奇才呱呱落地。真道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他就是日后傲笑江湖的厨界高手、川菜燕蒸帮舵主、聚丰园老板李九如。

李九如本名李树通,字世成,九如为号名,四川合江县仁怀乡人,生于咸丰十一年(1861),少时曾读过几年私塾,略能书写。他父母在乡镇上开有一家小饭馆,故而自幼对饮食行业耳濡目染,从小便给父母当帮手。光绪二年(1876),李九如15岁时到合江县城一家包席馆拜师学厨,5年满师后便留在这家包席馆事厨。他不仅掌握了全套烹饪技术,还学会了筵席制作工艺,虽说刚20出头,已是心存抱负,想点滴积累存钱开个自己的馆子。两年后,父母为他提亲,李九如便与一姓王的小脚女人结婚,一年后生大儿李素青。有了家小,李九如的决心更加坚定了。

李九如打工的这家包席馆常为县衙承办筵席。一次县官回成都,带他当厨,李九如第一次进到省城大开了眼界。他发现成都是办餐馆大有作为的地方,便暗自下定决心将来要到成都大干一番。光绪十三年(1887),李九如26岁时,有次为县官承办筵席,被县官的一位从北京来的朋友看上。该人系北京一家大型包席馆老板的弟弟,这次来川就是要物色一名川菜大厨。此人自称善看面相,他见李九如头圆耳大,颇带财相,加之勤奋忠诚,将来必在烹饪界有所作为,便邀李九如到北京当厨师。并说明薪金待遇比在合江当厨师高出三、四倍,但因旅途开支较大,如果愿干就得一次签定十年的契约。年轻的李九如正想到外面见见世面丰富厨艺,更重要的是以后要到成都开餐馆,需要不小的资金。于是他不顾父母反对当即应承下来。临行前,李九如对家人叮嘱道:“每隔一段时间我会给家里寄一次汇票,家里除了必须的开销外,一定要小心存好,不可挪用,将来要用这笔钱在成都开家像样的大餐馆”。

百年川菜传奇(1860-2010)之五:标新立异聚丰园

三十年代之饭馆

辞别家人后,他即与该人取水路出川,在武汉登陆路进京。李九如在北京受雇的这家包席馆,位于天安门附近的一条大街上。以经营京味和“满汉全席”为主,同时亦聘有一些外省厨师,以应付不时之需。餐馆常为官僚、贵族、富商以及来京的各地官僚等承办各种筵席,生意非常之好。在办川菜筵席时,李九如是当然的大师傅;在办其它筵席时李九如就当助手,这样大大地提高了他举办高档筵席的能力,还日渐熟练地掌握了京菜、鲁菜、苏菜的烹调技术,尤擅长北京烤鸭、烧鸭、填鸭及“满汉全席”的制作。10年间,他还与分管包席的一些师傅一道,多次跟随一些大员出巡,先后到过浙江、湖广的许多地区,广开眼界,掌握不少江浙、湖广菜的烹调技术。

这十年,李九如亦非常节俭,吃自然是由包席馆负责,穿也是能省便省,从不出去游玩,也未沾染任何不良习气。这期间他也亲眼目睹了京城官场及社会的腐败,一些权贵大臣,今日耀武扬威,明日便沦为阶下囚,落个满门抄斩,多年侵吞的财产皆被罚没充公的下埸。李九如渐渐懂得了世道的艰险,明白了为人之不易。

光绪二十三年(1897),契约到期,包席馆的老板希望李九如再签10年契约。但李九如心想自已有了一定积蓄,可以实现心中的梦想了,加之思家心切,便婉拒老板盛情,随即打道回川。在合川家里过了大年后,李九如就迫不及待地携妻和12岁的儿子李素青前往成都。他先对全城的饮食业和包席馆一一摸底,尤对正兴园、长盛园、西铭园、秀珍园四大著名包席馆,从口岸、经营方式和服务、菜品等逐一调研,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亦选口岸看地方。李九如自小十分迷信风水,每看中一个地方,便要请风水先生测验,三番五次,最后终于选中了华兴街的一个大宅院。他便租下这个院子,利用所有的积蓄,开了一家大型“南堂馆”,取名“聚丰餐馆”。聚丰之意,汇聚天下丰硕珍肴于一堂,以川菜为主,对其它菜系皆择善采用,南北融合,自成一派。

百年川菜传奇(1860-2010)之五:标新立异聚丰园

旧时成都老公馆

所谓“南堂”,又叫“南馆”,是“江南馆子”的简称。清代,由于等级观念,官宦、贵族、富商及其有身份的人,不愿在一般人出入的馆子进餐,筵席一般在家中举行。庭院小而客人多或居家临街者,若需举办大中型筵席,则流行租地设宴。清代,成都城内外开辟有很多地方,如一些祠堂、寺庙、花园等,备有桌椅,供人租用摆宴。当时成都的包席馆众多,有的规模很大,如正兴园等。包席馆一般不卖零餐散客。卖零餐的主要是小型饭铺,以冷菜、炒烧为主,不包席桌。“南堂”便是针对这种传统饮食习俗,特别是针对这种习俗中的等级观念进行大胆的挑战。其特点是在餐厅内举办各种大中型包席,同时也售零餐,顾客随到随吃,点菜就餐,饭后算帐付钱;其次,“南堂”还提供洗脸水、茶水等服务项目。

成都开始出现“南堂”约在同治、光绪年间,最初是一些江浙人开办的餐馆,早期生意并不好。李九如以前在北京、在江浙时对“南堂”餐馆相当熟悉,对其办餐方式很欣赏,便选择了“南堂”这种新型餐馆模式。同时他还认为,在成都这个川菜的老窝子中,只搞川菜难以出新,餐馆也就缺乏特色。他要发挥自己的特长,要川菜、京菜、江浙菜一起上。李九如的高档川菜筵席,京味烤鸭、烧鸭、填鸭、海参、鱼翅筵席等很快在成都打响,其“满汉全席”也颇受汉族中上层人士所欢迎。于是上门包席者、零餐者络绎不绝,生意越做越红火,并先后收了七八名徒弟。这期间,其妻又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李素章。光绪三十年(1904),李九如积累了相当的资金后,又把餐馆装修一新,并与江西景德镇瓷窑在成都东大街开的聚富行联系,订做了全套餐具,请名师用红木、楠木打制了全套仿古式桌椅,更提高了聚丰餐馆的档次和影响。

百年川菜传奇(1860-2010)之五:标新立异聚丰园

二三十年代的青羊宫花卉

光绪三十一年(1905),官府办“皇会”,为慈禧太后70岁生日祝寿。成都的许多街道路口都要求扎牌坊,每家每户都要出钱。华兴街里正等要“聚丰餐馆”承担扎牌坊的费用。李九如见推脱不掉,便决心利用此机会为自己的餐馆造势,扩大影响。他用大量的海参鱼翅扎了一个很大的五彩牌坊,立刻轰动了全城,成为一道奇异景观,深受官场赏识。于是聚丰餐馆的包席订单纷至沓来,供不应求,须要提前十余日预订,其火爆场景令人咋舌,同行亦是羡慕不已,李九如及聚丰园之名声大噪川西。   

光绪三十三年(1907),四川总督府在总府街与华兴街之间修建“劝业场”(即今商业场),并于次年7月动工,历时8个月建成。这期间,倡导修建“劝业场”的署理四川通省劝业道总办周善培(孝怀)、具体负责修建事务的成都商务总会协董樊起鸿(孔周)等,经常与随从人员等一道到“聚丰园”包席宴请。当时,周善培正筹划“少城”的开发建设,便盛邀李九如到“满城”投资开餐馆。李九如考虑后即表示同意。周善培又与驻成都的清廷将军卓哈布联系,征得他的支持。李九如即请风水师进“少城”考察多次,最后选中了祠堂街南边关帝庙附近空地。这里临近少城迎祥门,是大小城之间的枢纽地带,位置适中便于包席和零餐。光绪三十四年(1908),李九如与“少城”官员正式签订了租用关帝庙大部分房子,并利用庙旁空地建房馆,开办“聚丰餐馆”的协议,并于该年八九月间正式开工。签了协议后,李九如将华兴街聚丰园交由妻子王氏与大儿子李素青照管,自己便集中精力负责祠堂街“聚丰餐馆”的筹建事务。他一方面命人按江浙庭园格局改建、装修,一方面亲上北京聘请大厨来蓉。

  新修的“聚丰餐馆”为苏州园林式风格,在关帝庙旁另建有大门,院内可同时办席两百多桌,一次供近两千人进餐,一举成为成都最大规模的包席馆。聚丰餐馆的设计、布局也别具匠心,在当时无疑是成都第一流的。庭院门口青砖门枋,门枋上用朱红颜料堆塑四个大字“聚丰餐馆”。进门第一个院子为零售厅堂,第二个院子为包席院,包席院有便桥跨金河两岸;20余间包席厅苑堂室皆风格各异、各有其名;最大的包席间因门前有五棵大柳树而名“五柳村”,后有易学之士认为此名不祥,李九如遂命人砍去柳树,更名“五福堂”。其他分别有君子轩、映月轩、长春苑、友源室、锁月堂等,皆各有名家手迹诗书词画匾额。

庭园中还有荷花池、假山、喷泉、花架、盆景、亭阁、水榭、石舫等,规模宏大,布置精巧,俨然犹如《红楼梦》中之大观园的景致和气派。李九如定制了大量各式各色的景德镇餐具,还制定并规范了使用餐具的制度:规定喜筵用红釉瓷器、丧席用绿釉瓷器、祭宴用黄釉瓷器;每次包席所用的餐具须是一种色调、一类纹饰;贵重菜品使用较大的器皿,一般菜品使用较小的器皿;煎炒菜品用盘,汤羹菜品用碗;许多菜品还必须用专门的餐具,如用“鱼船”盛鱼,用长方盘装“烤方”,用荷花瓷盘装“出水芙蓉”,用攒盒装冷菜等。聚丰餐馆使用的筷子全为清一色的象牙筷子。

百年川菜传奇(1860-2010)之五:标新立异聚丰园

中西风格融合的庭院式餐馆

“聚丰餐馆”的管理和经营模式,开启了成都近现代餐饮之新风。首先,李九如花大力气培训堂倌,从站迎姿势到座次安排、碗筷摆放都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训练。李九如规定,无论是在包席厅或零售厅,堂倌都不得交头接耳、说笑打闹,站要端、迎要躬,不能倚靠或斜立,不能叉腰跷腿、举止优雅、不卑不亢;为避免嘴出臭味怪气,还规定堂倌在接席前不得吃葱姜蒜胡豆等;堂倌一律穿餐馆统一定制的长衫子。聚丰餐馆还定制了大量不同样式的桌椅,提供给不同层次的包席者使用。如官筵用条桌,以便区分等级;家庭包席用圆桌,以象征团聚;一般朋友包席用方桌……每次包席使用的桌椅,必须统一形制,质料要尽量一致。在安排宴会时,家庭包席要尽量做到同室进餐。若同时还有喜筵、丧筵前来包席,要尽量争取在时间上将其错开,若时间上错不开,则必须在庭院设席安座等。

宣统元年(1909)春节前夕,祠堂街“聚丰餐馆”正式开业。清军将军卓哈布及周善培等大员亲往祝贺。聚丰餐馆巨大的规模、新颖的建筑格局、精美的餐具、堂倌标准划一的着装,时髦的服务等,令成都人耳目一新、趋之若鹜。聚丰餐馆融川菜、京菜、江浙菜于一炉,颇受爱尝新吃鲜的成都人称道。前来包席者、零餐者一潮又一潮,那是车水马龙,人流涌动。聚丰餐馆也承办上门包席服务,以高档筵席为主,仅在上门包席这一较次要的业务上,其经营收入就与专门从事上门包席的正兴园相匹敌。在开业后的好几年中,聚丰餐馆已取代正兴园,在餐饮江湖中雄踞霸主地位。

李劫人,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著名作家、翻译家,还是一位有名的美食评论家,并曾亲自从事过餐饮业。在他的作品中多次写到少城公园旁的“聚丰餐馆”。如《大波》的主人公,官绅黄澜生一家就常到“聚丰餐馆”吃席。当时女人进餐厅吃饭是新鲜事,要开明女性才有这个胆量,但聚丰餐馆的女食客却很多。当时成都的中层人物往往以能到“聚丰餐馆”办席请客为值得显摆、炫耀之事。当然,聚丰餐馆的饭菜亦也较贵,像《大波》中曾描写在新军中当官、代理过“管带”的吴凤梧,以其经济条件而言,“还没有资格”到聚丰餐馆去吃便饭。

祠堂街聚丰餐馆开业不久,官府开始修建“少城公园”,有关人员、技术人员等经常到聚丰餐馆包席。公园刚修好,李九如捷足先登, 在公园内开设了一家小餐馆,名“永聚餐馆”,以售零餐为主;不久又在旁边开办大型茶厅“永聚茶社”,为聚风餐馆屯聚客人。

聚丰餐馆虽生意红火,但李九如十分注重其名声的持续张扬,拿现今之话讲就是广告宣传。他积极参与成都的各项大型社交活动,如 灯会、花市及各种大型庙会,皆派人设点售小吃零食,以扩大影响。陈宽《辛亥花市竹枝词》曾记述:“‘四春’雅座善温存,赛过同行‘五柳村’;填鸭最肥油最大,南堂要数‘聚丰园’。”宣统元年秋,大清将军玉崑上任后,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带几名随员从将军衙门乘小船到关帝庙祭祀。祭祀后便到聚丰餐馆就餐。玉崑吃菜极考究,第一,要“满汉全席”,第二,必须由李九如亲自下厨掌灶,否则不吃。菜上桌后,玉崑盛请李九如坐在他旁边一同就餐。总的说来,在清末那几年间,因有官府衙门的庇护和生意照顾,聚丰园餐馆未遇到大的麻烦,并完全收回了投资。

百年川菜传奇(1860-2010)之五:标新立异聚丰园

源于鲁菜的川菜名菜神仙鸭子

清末民初,经历了战乱兵变之大动荡后,成都的饮食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过去有影响、并与满人上层统治者关系较密切的大包席馆或关门歇业,或破产倒闭,或因失去靠山和客源而一落千丈。如“正兴园”、“一家春”等。这为聚丰餐馆的发展提供了机遇。李九如抓紧这个时机,充分发挥南堂馆的经营优势,率先在成都推出新式婚宴和各种寿宴。当时,知识文化界一些开明人士提倡新式结婚。所谓“新式”即是不乘花轿;二是到“南堂”餐馆办酒席(过去通常是在家里办)。而后者在当时的成都,便以聚丰餐馆为最高档。其时成都小汽车还极为少见,少数上层家庭的青年结婚,能乘小汽车到聚丰餐馆吃包席,那简直被视为相当的派头。另一方面,李九如也大力开展上门包席业务。“荣乐园”的创办人蓝光鉴的儿子蓝云翠先生曾写道:“民国初年,成都的包席馆子很多,其中规模最大的要数五柳村的聚丰园。大宴会的生意大部分都是它做了。其它的包席馆子只能做点小宴会的生意,是不能与它竞争的。”可见,当时聚丰餐馆在成都饮食行业的独占鳌头之地位。

民国4年前后,由李九如发起,邀请三合园、枕江楼、荣乐园、颐之时、玉珍园等一百多家成都城中的“南堂馆”老板,在少城公园他的永聚茶社开会,成立了成都饮食行业的民间行帮组织——“成都燕蒸帮”。既然是刘九如领头召集,又是他做东,加之聚丰园之生意与名气无人能比,自然会上便一至公推李九如为第一任会长。“燕蒸帮”是一个很松散的行业组织,主要是防止同行间的不正当竞争,调解行业内部矛盾纠纷等。帮会采用“吃转转会”的方式开会(即轮流到各大餐馆开月会或委员会,并在那里就餐),日常纠纷由当事人双方到聚丰餐馆调解。“燕蒸帮”的日常事务由他儿子李素青负责,李九如并不多管。

民国8年前后,聚丰餐馆又在成都率先推出西餐,引进冰淇淋、冰糕制造机等系列新鲜洋玩意儿,颇受成都人追捧。那时驻蓉外国领事馆宴客,也请聚丰餐馆去操办。李九如中西融汇创制出酸辣牛尾汤、九斤黄鸡六吃,即把鸡分部位来做,干煸、凉拌、烧、炖,开了一鸡几吃的先河,引得食客赞誉不已。民国12年春,青羊宫花市期间,李九如命聚丰餐馆与永聚茶社皆到青羊宫设点。当时成都著名怪才刘师亮曾写道:“聚丰餐馆设中西,布置精良食品齐;偷向玻璃窗内望,何人倚桌醉如泥?当路茶园有“绿天”,“鹤鸣”“永聚”紧相联,问他每碗钱多少,都照君平卖卜钱。”

百年川菜传奇(1860-2010)之五:标新立异聚丰园

餐饮新风

民国10年,李九如61岁时,其妻王氏过世。王氏共为他生下4子。李九如一年后又娶一妻柳氏,柳氏为其生一女。这时,为集中精力搞好祠堂街聚丰餐馆,李九如便把华兴街聚丰园顶给徒弟去做。1933年至1937年间,聚丰餐馆的业务规模和收入都达到了最高峰。这一时期,省内军阀争夺地盘,战事连连,但大体都在成都城外进行;同时大量“中央军”入川,成都城内像聚丰餐馆这样的高档餐馆生意一下子变得特别好,每天都有不少军政大员出入其中。但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少城聚丰餐馆的周围,也有新的高档餐馆开业,仅在少城公园内,便新开了静宁饭店、桃花源等。少城公园内的茶馆也新开了好几家,有时为争夺顾客,彼此还发生纠纷。李九如为避免纠纷,先后将在少城公园内开的永聚餐馆和永聚茶社转让他人。1938年以后,“新文化、新生活”意识已在成都形成主流,在衣食住行等许多方面涌现出新形式、新潮流。但李九如仍抱着一些老观念,坚持让聚丰餐馆的伙计继续穿长衫、戴瓜皮帽,于是就显得不合潮流、不合时宜,甚而成为笑柄,生意也就逐渐冷落起来。

俗话说得好,运气一好,风都吹不跑;人一倒霉,树叶子落到头上都要打个包。聚丰餐馆日渐衰落的生意让李九如一筹莫展。在一次燕蒸帮的例会上,其长子李素清又因贪吃冰淇淋而引起腹泻,竟然不治而死。李九如遭受如此打击,一下就垮了下来,精神颓废不振。此后数年间,聚丰餐馆虽仍维持日常生意。但自李九如70岁后,由于年老,加之肥胖臃肿行动不便,很想交班。但他的二子、三子从小生长在蜜糖中娇生惯养,好吃懒做,对饮食业更是毫无兴趣。更为甚者,此二子先后还被人引诱迷上大烟难以自拔。四子李素明年仅十余岁,也难以担当支撑家业的重任。

常言道:奢侈悭吝俱可败家,庸愚精明都能覆事。更让李九如悲愤伤心的事,其二子、三子不久还被抢匪绑架。由于开价太高,李九如拒不交钱,绑匪便把李素章弄到中坝、江油等地,关押时间长达两三年。这以后李九如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他把聚丰餐馆的日常管理交给帐房先生和徒弟,但二人见此光景,便趁机变着法子把钱往自己包包头装,还在餐馆内公开抽大烟,一些警察、特务亦趁机来敲诈勒索,聚丰餐馆的影响如秋风扫枯叶,一落千丈名声日渐败坏,生意一滑到底。原有的一批一流厨师,如办席配菜、主厨闻名的夏增辉、以烧烤著名的周庭松、以白案闻名的唐文新、以刀法闻名的林思安等都先后被静宁饭店、桃花源等挖去。

百年川菜传奇(1860-2010)之五:标新立异聚丰园

聚丰园存留在了历史的记忆中

1942年前后,聚丰餐馆已是入不敷出严重亏损。二儿李素章被绑匪放回后,曾试图接替父亲挽救聚丰餐馆,但他很快就承认自己无力回天。李九如为了维持面子,便向一个富商刘金如借了很多钱。过了没多久借的钱用光后,又向新繁的一个大财主王楝臣借了一大笔钱,但仍难以为继。1943年,刘金如、王楝臣三番五次索债,李九如因无法还钱,便将聚丰餐馆的财产分为三股,李、刘、王各一股,将“聚丰餐馆”的牌子换成“权记聚丰园”。又继续经营了一段时间,仍因亏损无法维持。1944年底,聚丰餐馆在它经营了整整40年后悲哀倒闭,祠堂街的聚丰园也在经营35年后惨淡歇业。

李九如虽是成都鼎鼎大名的富豪,但他始终不在城里买房子。在搬出祠堂街聚丰餐馆之时已是82岁。他不愿意与那些不争气的娃儿们在一起。先是随他多年的账房先生邹浦成到东郊大面堡去住了一些日子,后又回到沙河堡雷打嘴。他的几个儿子先是在红墙巷租了一个院子,住了没多久便因生活无着落而各奔前程。李素章曾开了一个小馆子也叫聚丰园,但没过多久便垮了。李九如晚年主要由幺儿李素明抚养,李素明这时二十多岁,读过一些书,在一个寄卖行工作。1946年,李九如死于沙河堡雷打嘴,享年85岁。李素明靠“逗会”筹钱才埋葬了父亲。就此,一个餐饮奇才的传奇神话随之也入土为安,化为历史云烟。欲知李九如之后,成都餐饮业发生怎样的变化,且看下回分解。

川菜文化学者《四川省志•川菜志》编委会副主编 川菜“老顽家·教授堂”顾问 《百年川菜传奇》《路边的川菜史》《辣麻诱惑三百年》作者 图文原创·江湖饕客 向东 2020.01.22 成都

相关推荐
本文地址: http://www.1mt.cn/559418
文章来源: 小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分享到: 更多
世成金融跑路(世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文档下载: PDF DOC TXT

一秒通1MT.CN | 理财、金融、保险、贷款、虚拟货币 等知识简单易懂一秒就通!

联系站长网站公告